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质量标准:
1、含水量% 46-52
2、全交换容量(mmol/g) 4.5
3、湿视密度(g/ml) 0.77-0.87
4、湿真密度(g/ml) 1.24-1.28
5、粒度(0.315-1.25mm) ≥95
6、磨后圆球率% ≥95
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使用时参考指标:
1、PH范围: 1-14
2、较高使用温度:氢型≤100°C 钠型≤120°C
3、型变膨胀率%:(H+-Na+)8-10
4、再生液浓度:NaCl:3-10%;HCl:4-5%;NaOH:4-5%
5、再生液用量:NaCl:(8-10%);体积:树脂体积=1.5-2:1
HC1(4-5%); 体积:树脂体积=2-3:1
NaOH(4-5%); 体积:树脂体积=2-3:1
6、再生液流速: 5-8m/h
7、再生接触时间:30-60min
8、正洗流速: 10-20m/h
9、正洗时间: 约30min
10、运行流速: 10-40m/h
说明: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外观为金黄色透明圆球颗粒,由于凝胶型的树脂不能干燥存放,需靠一定的水分来维持产品内部微孔的扩张,所以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带有一定量的游离水分,来保证树脂的优秀品质。
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作用:
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作用较多是用在火力发电厂的纯水处理上,其次是原子能、半导体、电子工业,以及化工、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水处理上。
树脂预处理是将准备装柱使用的新树脂,先用热水(清洁的自来水即可)反复清洗,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70-80℃的热水,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耐热性能较差一些,可用50-60℃热水。开始浸洗时,每隔约15分钟换水一次,浸洗时要不时搅动,换水4-5次后,可隔约30分钟换水一次,总共换水7-8次,浸洗至浸洗水不带褐色,泡沫很少时为止。
水洗后再经酸碱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可按下述步骤处理:
用1N盐酸缓慢流过树脂,用量约为强酸阳树脂体积的2-3倍,每小时1.5倍床层体积流过。
用水冲洗,出水PH为5左右,用3倍树脂体积5%的NaCl溶液流过树脂,流速与1相同。
用水冲洗至出水PH为9左右。
用1N盐酸或硫酸,将树脂转成H型,用量为树脂体积的3-5倍,流速与1相同。
酸流完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出水PH值为6以上时,即可投入使用。
对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水洗后的酸、碱处理次序,可采用碱酸碱次序,酸、碱用量及流速,强碱树脂与强酸树脂相对应,弱碱树脂与弱酸树脂相对应。
树脂的复活处理
在离子交换树脂使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后,往往会发生出水质量逐渐下降、交换容量逐渐降低等现象。这一般是由于树脂在运转过程中受到污染造成。在废水和生化物质提炼中,由于成份比较复杂,树脂更易受到污染,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复活处理,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复活处理工艺.
树脂保存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不能露天存放,存放处的温度为0-40℃,当存放处温度稍低于0℃时,应向包装袋内加入澄清的饱和食盐水、浸泡树脂。此外,当存放处温度过高时,不但使树脂易于脱水,还会加速阴树脂的降解。一旦树脂失水,使用时不能直接加水,可用澄清的饱和食盐水浸泡,然后再逐步加水稀释,洗去盐分,储存期间应使其保持湿润。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由树脂骨架、交换基团和交联剂三部分组成。
树脂骨架一般是由苯乙烯分子或丙烯酸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和四通八达的孔隙。起支承整个化合物的作用。
在骨架孔隙内带有活性基团,也叫交换基团。这些活性基团有的是通过化学反应引接到树脂内(如硫酸H2SO4),有的是骨架本身带有离解基团的高分子电解质(如甲基丙烯酸)。这些活性基团可以离解出交换离子,交换离子和外部进来的离子进行等物质的量的交换。
交联剂是固定树脂形状和增强树脂机械强度的成分。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由单体、交联剂和交换基团三部分组成。
单体是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物,是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成分,所以也称母体。
交联剂是固定树脂形状,影响树脂性能,如交换能力、机械强度的成分,在合成树脂过程中起交联(架桥)作用。
交换基团是连接在骨架具有活性离子的基团。它可以由具有离解能力的低分子化合物(如硫酸H2SO4)通过化学反应引接到树脂内,也可以由带有离解基团的高分子电解质(如甲基丙烯酸)直接聚合。交换基团多由与树脂连接的固定离子部分和游离在周围的可交换离子(反离子)组成。可交换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符号相同的其他离子发生交换反应。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由单体、交联剂和交换基团三部分组成。单体是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物,是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成分,所以也称母体。
交联剂是固定树脂形状和增强树脂机械强度的成分。
交换基团是连接在单体上的具有活性离子的基团。它可以由具有离解能力的低分子化合物(如硫酸H2SO4、**胺N(CH3)3等)通过化学反应引接到树脂内;也可以由带有离解基团的高分子电解质(如甲基丙烯酸)直接聚合。